12月19日,从中国生态学会获得消息,由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负责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实践活动”资源包在北京评审顺利通过并受到中国科协的表彰,评审专家对资源包评价颇高,表示“想不到关于植物的科普资源包能制作得如此精美”、“资源包里设计出的互动展品形式新颖,出乎意料”。据悉,评审过程中,仅版纳植物园和心理学会的两个资源包获得重点表扬。
版纳植物园于年初通过中国生态协会获得科普资源包制作项目。在制作过程中,精心设计、借鉴了国内外环境教育的先进理念,并在科普活动中投入实际应用,获得游客的广泛好评。在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otanical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资助开展的“西双版纳热带石灰山雨林恢复”项目研讨会上,科普教育组介绍了这一科普资源包,得到与会专家的首肯,BGCI也将在其《中国植物保护战略进展评估》中做为典型环境教育案例推广介绍。
资源包是旨在帮助公众认识和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科普活动模板。该资源包主要从稀有濒危植物保护机制的活动设计、实施方案入手,并辅以展板、挂图、折页、视频等展示形式,向其他单位或机构介绍版纳植物园在以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方面的一些成果,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稀有濒危植物保护的行列。
资源包主要内容: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实践活动”资源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丰富精美的图片展示和互动性强的科普活动向参与者传递如下信息:
1、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植物为什么会濒危(自身原因与外部原因)
3、稀有濒危植物的界定(包括定义、评判标准等)
4、我们如何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及植物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5、对部分稀有濒危植物的介绍
6、稀有濒危植物教育案例
主要形式有:
展板:围绕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植物为什么会濒危(自身原因与外部原因)、稀有濒危植物的界定(包括定义、评判标准等)以及我们如何保护稀有濒危植物介绍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插图:主要通过具体的植物以及他们是如何濒危的原因,以5大主题如“活化石——桫椤、银杏”、“树木之痛——楠木、降香黄檀等”、 “口腹之欲——土沉香、天麻等”、“消失的家园——胡杨、珊瑚菜等”、“华夏文化——黄牡丹、黄花茶等”等植物图文并茂的向公众介绍稀有濒危植物。
主题科普活动:为了帮助指导教师开展以稀有濒危植物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工作人员选择了8个相关主题的科普活动,通过热身游戏、互动体验和科学观察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为他们自主学习相关植物知识奠定基础,同时辅助视频和幻灯片,以便老师在教学实验中学习。在所列出的8个主题活动中,多数活动可在室外进行,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了解自然,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接触建立起与植物的联系,并通过介绍稀有濒危植物使学生意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由于多数活动的参与年龄跨度较大,指导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筛选合适的知识层面,既保证学生有所获,但又不会难以理解。
折页:共制作2份折页,一份是以植物趣味知识及游戏为主:主要包括植物的趣味知识、植物迷宫、植物谜语、给植物涂色等组成,旨在通过折页及游戏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另一份是以中科院植物园与植物保护的关系为主,主要通过植物保护方式讲述植物园在植物保护的主要性,同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十五个植物园。
资源包剪影(一)
资源包剪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