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版纳植物园与昆明动物所探讨野生萤火虫保护项目
日期:2015-08-14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81012日,昆明动物所萤火虫研究专家李学燕博士及其助理应版纳植物园科普人员邀请,前来商谈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萤火虫保护事宜,并实地考察版纳植物园的夜游活动与萤火虫资源。 

  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萤火虫。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能控制蜗牛、蛞蝓等生物数量,也是自然界重要的分解生物。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景象现如今已很难见到。据李学燕介绍,西双版纳地区因其良好生境,成为全国萤火虫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但随着近几年橡胶等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对原始植被产生破坏,萤火虫的数量已明显减少,再加上一些虫头大量收购萤火虫,加剧了野生萤火虫的锐减,而人工饲养萤火虫投入成本高,饲养周期长,国内暂时还不大可能建立大规模的萤火虫繁育基地,因此,探讨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萤火虫的保护模式对全国而言具有示范意义。 

  通过交谈,版纳植物园科普人员同动物学家就下一步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昆明动物所拟发挥研究萤火虫的科研优势,和版纳植物园一起同当地教育局和中小学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自然观察俱乐部入手,用公众科学的模式,开展版纳地区野生萤火虫的观察记录,开发本土萤火虫科普教材与纪念品等。  

萤火虫捕食蜗牛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