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青藏高原濒危真菌-冬虫夏草的形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2010-02-04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近日,由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杨大荣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青藏高原濒危真菌-冬虫夏草的形成机制”项目顺利通验收,并获评审专家好评。

自2006年执行以来,全体项目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先后共十余次, 50多人次对青藏高原5省70多个县市进行了艰辛的野外考察和广泛的调查走访,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培养、分析和测定实验研究。截止到2009年底,项目负责团体已全部完成了项目考核内容。

经参加项目全体人员三年多的协作努力,获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第一,掌握了冬虫夏草和寄主昆虫二十多年来资源变化规律,确定其分布范围,明确了两者专一性寄生关系,并提出了冬虫夏草和寄主虫草蝙蝠资源保护和合理应用的对策。第二,探索出在室内饲养蝠蛾昆虫的关键技术方法,并成功在室内规模化饲养出各虫态。部分饲养出的虫源放归自然能形成传代种群,为冬虫夏草资源恢复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方法。第三,构建了蝙蝠蛾幼虫cDNA文库,并从蝠蛾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批不同的蛋白酶抑制剂,防御素,抗菌肽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揭示了冬虫夏草部分药用价值及机理。第四, 明确了中华虫草菌最佳感染时期,研究出切实可行的人工感染蝠蛾幼虫的技术。

该工作的开展,培养和建立了一支能在高海拔特别艰苦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工作的科技队伍。项目自执行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向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提出建议3项,获得专利6项。

1月4日,由版纳植物园邀请云南省内五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均优秀。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局组织国内七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终验收。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任务艰巨,参加人员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有限时间和使用经费内完成任务,取得了可喜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意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

冬虫夏草是我国二级保护野生物种,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由于商家的炒作和高额利润的诱惑,致使冬虫夏草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导致资源临近灭绝。大肆的滥采滥挖严重破坏了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使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该项目的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冬虫夏草资源保护和合理应用的对策,为其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可行的技术依据,此外也对如何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资源来恢复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该结果引起国家农业部、冬虫夏草产区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2009年已经有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对冬虫夏草产区的资源和采集进行立法和规范化采集和制定了保护措施。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