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两项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2009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分别是贵州有色地勘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贵州有色地勘局三总队共同完成的“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和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云南会泽铅锌矿区深部及外围隐伏矿定位预测及增储研究”。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通过地质调查和工程控制等工作,总结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论证了区域地层、岩性、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等与铝土矿形成的时空关系;通过矿体与地层的空间关系研究,参考锆石U-Pb法同位素定年,确定了含矿层时代为中二叠世梁山期,揭示了铝土矿床铝质来源与基岩有关;系统总结了矿床成矿规律;揭示了主元素和伴生元素的迁移富集、贫化规律;提出了矿床的风化成矿机制;建立了铝土矿矿床成矿与找矿模式;采用地质、遥感、地球物理综合评价方法,圈定了多个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新增资源量(332+333)9693万吨,预测该区铝土矿远景资源量2-3亿吨;新增资源量能满足大中型铝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09年9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以裴荣富院士为首的专家在北京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项目的成果进行鉴定。认为成果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基础,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成矿信息,在成矿理论方面获得较多新认识、在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适用于区域铝土矿地质找矿与成矿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应尽快推广应用。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成矿规律及深部和外围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提出了会泽铅锌矿床是一种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式”铅锌矿床,该类型铅锌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高、伴生组分多、矿化高度集中的特点。论证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褶皱基底、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玄武岩岩浆活动和褶皱基底中的变质热液,以此建立了“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成因模式。构建了该类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方法技术组合——“矿田构造-构造地球化学-构造应力场-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综合预测法”,提出了隐伏矿找矿预测准则和找矿标志,圈定了9个重点找矿靶区。取得了找矿重大突破,经工程验证,先后发现8号、10号等多个矿体,累计新增(111b+122b+333)铅锌金属资源储量221.3万吨,矿石伴生银资源量790.49吨、锗391.9吨、镉4115.75吨、硫217.06万吨,并预测矿区深部334铅锌金属资源量约190万吨。
2009年9月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以翟裕生院士为首的专家在北京对“云南会泽铅锌矿区深部及外围隐伏矿定位预测与增储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认为项目取得的理论、方法技术成果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深部和外围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作用和推广示范意义;新发现三个矿体,新增资源储量巨大,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2年,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会泽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厘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