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濒危植物滇桐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期:2010-07-05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作者:高则睿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滇桐(Craigia yunnanensis)隶属于椴树科(Tliaceae)滇桐属(Craigia W.W. Smith & W. E. Evans),是一落叶乔木树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滇桐属为一古老的第三纪孑遗属,作为滇桐属这一寡种属的主要树种之一,现存的滇桐居群是研究滇桐属系统演化的关键类群,科学研究价值高。然而,滇桐分布区域狭窄,居群稀少,由于植被不断受到破坏,生存受到威胁,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和IUCN列为濒危植物。

自2005年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长芹研究员带领的研究组,在国家科技部平台项目和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基于对滇桐野外资源现状的调查,从种群生态学、传粉和繁育系统的研究、种子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等方面对滇桐进行了系统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通过2005至2007年的资源调查,仅在云南省的东南部文山地区和西南部德宏地区找到六个野生滇桐居群;资源调查及居群径级结构特征分析表明,滇桐存在种子和萌生两种更新方式,种植草果对滇桐栖息地的侵占和树木砍伐是两个严重威胁滇桐居群生存的因素;在自然条件下滇桐的座果率较低(56.67±3.85%),结籽率较小(6.26±0.75%),这可能与传粉昆虫少,效率低下等因素有关;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六个研究居群在测量的11个种子和幼苗相关性状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相关分析表明,除单个果实中的种子数(r = 0.93,P < 0.01)外,其余性状指标的居群均值与居群大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六个滇桐居群共105个成年个体的进行了遗传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PPL = 69.19%, HE = 0.221),但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却较低(居群平均:PPL = 26.22%, HE = 0.095),文山地区居群与德宏地区居群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该项研究探明了滇桐的致濒因子、种质资源保存与引种驯化的基础生物学及技术问题,为该物种的长期有效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项目培养了一名博士生,研究成果已发表于2010年出版的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58/3)期刊上。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