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特异性靶向HIV感染细胞的新型抗HIV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日期:2010-11-05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作者:郑永唐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艾滋病病毒(HIV)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新的研究思路对开发新型抗HIV药物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具有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而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伤害的抗艾滋病药物是极有前景的方向。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可以阻遏了延长因子EF-1或EF-2与核糖体的结合,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因此RIPs具有很高的细胞毒性,常常被开发成为免疫毒素、抗病毒和或抗肿瘤药物。RIP分为3类,I型、II型和III型。III型RIP以玉米RIP为代表,先合成无活性的含有一段25氨基酸的内部失活结构域的前体蛋白(PRO-RIP),PRO-RIP被切除该结构域后才成为有活性的RIP (MOD)。

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教授学科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郑永唐研究员学科组合作对玉米RIP的内部失活结构域进行一系列的结构修饰和改造,获得了对HIV-1蛋白酶特异识别并激活的玉米RIP突变体。细胞水平实验的研究表明,突变体对未感染细胞毒性低,但突变体进入HIV-1感染细胞后则可被细胞内的HIV-1蛋白酶识别并切割去除失活结构域转变成为活性蛋白,从而选择性地杀伤HIV-1感染细胞。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在玉米RIP突变体N端融合表达HIV-1 TAT蛋白的转导肽增加了突变体进入细胞的效率,对HIV-1感染细胞的杀伤力更强。玉米RIP突变体也可以被HIV-1蛋白酶耐药株的蛋白酶识别并激活,因此突变体对HIV-1蛋白酶耐药株感染细胞也有很好的选择杀伤性。该研究成果为研发特异性靶向HIV感染细胞的新型抗HIV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该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7.479)上发表并申请了国家专利。相关研究获香港研究资助局、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65250/?tool=pubmed

 
相关新闻
·昆明动物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研究取得新进展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研究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天然药物功能蛋白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昆明动物所蛙皮凝集素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昆明动物所胃癌分子病理研究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ZNF804A新的功能突变
·昆明动物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恒河猴SIV感染急性期树突状细胞研究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血小板激活调控新机制揭示潜在心血管疾病药物研发新靶点
·昆明动物所研究揭示Kunitz/BPTI基因家族在硬蜱长时程吸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