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寒风中的海埂公园彩旗飘舞,人头攒动。从昆明市市长到游客,从昆明市渔政管理人员到科研工作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共同见证滇池金线鲃重回滇池的重要时刻。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是滇池流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境丧失、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原因,在滇池湖体中已完全消失,仅有少量种群残存于滇池周边和上游的龙潭和河流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自2000年起,先后在全球环境基金、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和中国科学院等多方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攻关,于2007年首次人工繁殖成功滇池金线鲃;2009年育苗17万余尾,当年放流松华坝水库5万余尾;2010年育苗30多万尾。
上午11时,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宣布滇池金线鲃放流滇池仪式开始,并将第一批鱼种放回湖体,标志着滇池金线鲃在滇池消失近30年后重新回到滇池。本次放流的7万尾鱼种,是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人工繁殖并饲养了近一年的健康子二代鱼种。通过人工繁殖和放流活动的开展,滇池金线鲃成为成功再引入历史分布区的少数国家级保护动物之一;自此滇池湖体中的滇池金线鲃种群数量有望逐渐增加,该种的濒危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保护工作已从先前的小种群保护扩展到了湖泊土著鱼类群落的重建与监测方面。
放流活动中,杨君兴还向大家谈到了下一步的计划。他说,今天放回的七万尾滇池金线鲃只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能恢复更多的滇池土著鱼类,并让他们将来能够在滇池生态系统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加放流活动来宾
回放现场
张祖林市长(右2)、杨君兴研究员(右3)回放滇池金线鲃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