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西黑冠长臂猿鸣叫个体特异性发生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日期:2011-01-14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作者:黄蓓 陈鹏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鸣叫是长臂猿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所有的成年长臂猿都能发出响亮的鸣叫。这种鸣叫具有种间的特异性,有一定的固定模式,能传播很远的距离,因此常常被形容为“歌唱”。除了克氏长臂猿(Hylobates klossii)和银灰长臂猿(H.moloch)之外的所有长臂猿都会由雌雄默契配合进行“二重唱”。二重唱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是长臂猿研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配对的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的二重唱结构稳定,由雄性主导,而且有着极高的雌雄特异性--两性的鸣叫不论在音调还是音节上都没有任何重叠。尽管长臂猿的鸣叫是由基因决定的,每种长臂猿都有其固定的鸣叫模式,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其鸣叫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这就会体现在其个体的差异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研究组的孙国政博士在导师蒋学龙研究员的指导下,对哀牢山平河以及无量山大寨子这两个研究地点的八个黑长臂猿群体中的成年雄性鸣叫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发现:同一地点的群体鸣叫特异性很高,可以很容易地与相邻群体区别开来。并且同一地点雄性长臂猿的鸣叫个体特异性高于两个研究地点之间的不同群体间的特异性。这就说明,为了与相邻群体区别开来,雄性黑长臂猿会积极地进行声音调节,来提高其在当地的声音特异性。这是首个在黑长臂猿群体中进行的声音特异性研究,填补了以往黑长臂猿声音研究的空白。

相关研究论文已被《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接收。Online first: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jp.20917/pdf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昆明动物所召开
·昆明动物研究所关于东亚人群源流研究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野鲮亚科分子系统发育最新研究进展
·科技部专家现场评估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动物所在食肉目分子系统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昆明动物所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ZNF804A新的功能突变
·黑白仰鼻猴冬季家域选择的光照假说
·昆明动物所家犬起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