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被子植物区系多倍体垂直分布规律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的资助(NO.30770167),该项目是在前一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基础上,对横断山这一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细胞地理学进行研究,重点对横断山区的被子植物多倍体按垂直海拔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大量增加该地区相关类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报道,从而为更深入地揭示该地区的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积累丰富的原始资料。
项目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聂泽龙博士和所在研究组经过三年的努力,对有海拔记录的染色体报道65科159属419种被子植物共515条计数按海拔梯度统计分析,初步发现横断山被子植物多倍体的分布频率并不与海拔梯度线性正相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海拔3000-4000米的多倍体比率处于中偏下水平,但同时包含二倍体与多倍体的复合种比率最高,反映了这一海拔段的植物可能正在经历活跃的多倍化过程。而这一区域正是横断山物种最为丰富的针叶林带,研究结果提出横断山这一海拔带植物进化年轻性的观点。项目组同时采集了这一地区的植物标本约2500号和800余份研究材料,其中约204个类群的取得了染色体数目等细胞学数据,如菊科香青属、毛鳞菊属,豆科棘豆属,石竹科的蝇子草属等,丰富了本地区细胞地理学的基础数据。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作为“高山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获得了2009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组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7篇,其中在SCI收录4篇。本项目2010年度已经结题,在昆明植物所组织的国家基金项目结题验收会中综合评价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