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急性支气管炎治疗药物灯台叶总生物碱(天然药物5类新药)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日期:2011-10-08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作者:罗晓东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天气变化、空气质量下降等导致呼吸道疾病常见多发,呼吸道疾病药物是具有竞争力的治疗领域(competitive therapy area),如2010年全球销售额第4的重磅炸弹(blockbuster)药物Advair,是氟替卡松(甾体抗炎药)和沙美特罗(β2-受体长效激动剂)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肺栓塞,每年销售约80亿美元。目前,国际上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13个药物,主要以抗菌,抗炎为主(Thomson reuters Pharma 数据库),而抗生素滥用引起的院内感染已成为治疗疾病的很大隐患。中西药治疗呼吸道疾病各具特色,临床疗效确切、作用广泛、不良反应小的中药、天然药物,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备受关注。

傣药灯台叶“可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咯痰,及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见上述证候者”,七十年代初从云南普洱地区民间发掘出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并为《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和《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所收载。灯台树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亦有野生或栽培,资源丰富,可持续利用树叶作为药材。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罗晓东研究员主持,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天然药物5类新药灯台叶总生物碱原料药及胶囊,近期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1L01436,2011L01665)。据悉,这是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以来申报的药品注册品种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第二个中药、天然药物5类新药(有效部位)临床试验批件。

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ASAs体内、外均对流感病毒A1型(H1N1)鼠适应株有抑制作用,治疗指数为64.0;体内抗小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作用,其TI为65.8。能明显减少浓氨水、二氧化硫致小鼠和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段酚红的排泌量,明显增加大鼠气管的排痰量;明显延长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致豚鼠哮喘的时间,明显对抗氯化钾、乙酰胆碱、组织胺诱发的离体豚鼠气管收缩;对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的关节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醋酸泼尼松致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迟发性超敏反应有明显增强作用,但对正常动物无明显影响。

作用机制研究表明:ASAs、Picrinine的镇痛活性与中枢无关,与抑制外周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ASAs、Picrinine对小鼠肾上腺指数及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影响,对角叉菜胶足肿胀和气囊炎症灌洗液中的PGE2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减少NO和MDA的生成、增加SOD的活力,提示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素轴的调节无关,可能与抑制NO的生成和COX的活性及抗自由基损伤有关;ASAs中的16-formyl-5-methoxystrictamine, picralinal和tubotaiwine 为COX-2/5-LOX双重抑制剂。ASAs、Picrinine对氯化钾、乙酰胆碱、组织胺诱发的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其平喘作用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外钙内流、内钙释放及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系统有关;ASAs及其中的akuammidine,E-alstoscholarine 通过激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达到平喘效果;ASAs、Picrinine的镇咳作用以外周为主。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表明:ASAs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740倍,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1100倍;Beagle犬单次口服的近似致死量大于临床拟用量的2000倍。有效剂量和高于有效剂量范围的ASAs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经Beagle 犬和大鼠连续经口给予13 周、停药恢复4 周的长期毒性试验,分别提示ASAs在临床拟用剂量的60、50 倍以下为安全剂量范围。ASAs无遗传毒性。

灯台叶总生物碱胶囊起源于傣族用药的历史,是在原有灯台叶制剂基础上的深度开发。富集了药用的有效部位,提高了药理活性,使药材消耗量和服用剂量大为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临床试验的风险。灯台叶总生物碱兼顾抗病毒、抗菌、消炎、镇痛、祛痰、止咳、平喘、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安全性药理和作用机制研究推测其可能不会引起成瘾和嗜睡,其作用特点与现有药物相比,显示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灯台叶总生物碱新药临床前研究在Organic Letters等SCI刊物发表论文7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