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院地合作 > 工作动态
中科院科技支黔工程5个项目通过验收
日期:2011-04-02 |来源:昆明分院科技合作处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2011年3月30日下午,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昆明分院和贵州省科技厅在贵阳组织有关专家,对中科院“科技支黔”工程5个合作项目“‘特色高档兜兰引种选育及栽培示范’、‘固定床酯交换连续生产生物柴油技术’、‘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应用生物技术提高酱香型白酒的质量与产量’和‘仿野生条件下天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进行了验收。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副局长孙殿义、贵州省科技厅厅长于杰、地化所所长胡瑞忠等领导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会由中科院昆明分院王庆礼院长主持。

验收会现场

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分别报告了项目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展情况,与会专家审核了相关技术资料,检查了项目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和经费实际支出情况,同时对5个项目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为地方培养人才等工作进行了逐项考核。专家组认为,科技支黔工程5个项目均按任务书规定圆满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通过中科院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为合作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为贵州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积极的技术支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验收会现场

“特色高档兜兰引种选育及栽培示范”项目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完成,建设了30亩商品兜兰生产大棚和300平方米半自动温棚,繁育15万株兜兰幼苗进行规模化栽培,形成了杏黄兜兰、硬叶兜兰、卷萼兜兰、紫纹兜兰、紫毛兜兰规模化繁育技术和相关规程。

“固定床酯交换连续生产生物柴油技术”项目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黔西南康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项目在基本完成技术目标任务的同时,为地方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000人次,地方农民增收约800万元。

“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项目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毕节地区农业委员会及大方县农业局承担,通过引进玉米、马铃薯等新品种,采用高产栽培新技术和生产模式,在毕节地区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10.2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940万元。

“应用生物技术提高酱香型白酒的质量与产量”项目由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及贵州迎宾酒股份有限公司承担,通过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为企业实现年产1000吨优质大曲酱香型基酒和3000吨碎沙酒,年产值达8000万元。

“仿野生条件下天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由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贵州大方县九龙天麻有限公司实施,为企业建立了510亩天麻高产示范基地,推广仿野生天麻高产栽培5369亩,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收入达456万元元。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