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7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的刘丛强、傅伯杰、郭正堂、姚檀栋、戎嘉余、崔鹏、蒋忠诚等7名院士和周杰、王克林、于贵瑞、郭进义、谢世友、但新球、张信宝、陈洪松、曹世雄、吴协保等国内部分著名专家学者代表齐聚贵州,围绕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发展建言贵州“十三五”规划,为贵州省石漠化防治工作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出席论坛并讲话,同时还会见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内外院士、专家。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民革贵州省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
论坛大会现场
刘晓凯部长会见院士专家
会上,刘晓凯指出:“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根本保证,对贵州石漠化的整治,需坚持源头预防,不欠新账,强化治理、坚持山、水、空气、土壤一体管护,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要”。会议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本次论坛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发展”院士咨询项目负责人刘丛强院士作了题为“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发展”的专题报告。贵州省科技厅、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林业厅等省有关部门围绕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等作了报告。会后,傅伯杰、蒋忠诚、于贵瑞、王克林、张信宝等院士专家点评贵州石漠化治理和区域发展并提出建议。院士专家们高度评价贵州近年来开展的石漠化治理工作,认为贵州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绩,石漠化扩大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石漠化面积逐步减少,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模式,为进一步做好石漠化治理、推进区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对贵州未来的治理工作充满信心。当前,石漠化治理转入深化治理阶段,贵州要继续巩固治理成果,进一步提高治理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指导,制定完善治理规划,因地制宜加大治理力度。要把石漠化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走出一条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发展,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民革贵州省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地化所承担的“中国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发展”院士咨询项目立项以来开展的首次咨询活动,旨在通过全面总结10年石漠化治理成果,科学审视石漠化问题,推进石漠化治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 “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提供智力支持。
刘晓凯部长致辞
刘丛强院士作专题报告
众所周知,贵州省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2%,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截止2011年底,贵州省石漠化面积302.38公顷,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17.16%。在石漠化土地中,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安顺市、黔西南州、毕节市三地。针对贵州石漠化空间分布与区域发展特征,论坛大会召开前,院士专家们深入晴隆县、兴仁县、兴义市、普定县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开展野外实地考察,全方位调查了解石漠化治理与区域发展有关方面情况。
专家考察陈家寨示范区
专家考察普定生态站合影
本次论坛会议共有贵州各界人士300余人参加,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省内外10余家新闻媒体跟踪采访报道,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等多家网站跟踪报道,本次论坛有关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