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至20日,贵州省科技厅、毕节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省市院三方在贵州毕节联合实施的22个项目通过验收,众多项目取得好成绩,验收结果超出预期。
验收工作由省市院三方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畜牧业、种植业、材料学、生态环境、经济管理等领域的19名专家赴贵州省毕节市,耗时一周,分别深入该市七星关区、金沙县、大方县、纳雍县进行现场检查,对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化学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等多家中科院研究单位与毕节13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进行验收。据不完全统计,实施项目已实现新增产值15036.77万元,新增利税2439万元,实现社会效益7404万元,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6项,培训各类实用人才10200多人次。
在毕节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系统治理方面,通过“毕节典型石漠化地区的生态重建技术示范与固碳潜力评价”、“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贵州省毕节山区旱作农业上的应用”等项目实施,建立了1套毕节高原植被恢复与增汇技术体系,筛选出具有高增收、增汇的物种2个,示范面积1500亩,石漠化比例降低17.14%;围绕毕节喀斯特山区土壤保土保水保肥、增产增收探索出毕节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借鉴模式,有效促进了毕节全市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在促进毕节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持续技术支持方面,针对毕节天麻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引导中科院单位与毕节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了从天麻菌种培育、规范化种植到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4个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大方九龙天麻公司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贵州省级创新型企业,并牵头构建了“贵州天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针对毕节葛根产业关键技术需求,持续支持贵州宋氏葛业在葛根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了3000亩的葛根栽培基地,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葛根加工厂,已开发了葛根精粉、全粉,葛根茶、葛根面条等多个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推动传统技术改造升级和开发新产品方面,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在传统酿造酱油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酱香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等项目的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功能微生物菌株,应用于传统酱油发酵生产工艺,成功解决当地企业酱油保质期内生花的技术难题,企业因此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从传统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物料中分离选育了11个菌株应用于麸曲酱香型白酒生产,使碧春酒业麸曲酱香型白酒的质量明显改善;通过“超纯超细硅微粉的研制及方石英晶型转化节能工艺开发”项目,开发了适合产地原料的硅微粉产品的生产工艺,开发的硅微粉产品SiO2含量>99.9%、细度1300目;通过“茶园生态管理示范与优质绿茶新产品研发”帮助毕节茶企业制定了茶园生态管理操作技术规程,成功开发“九洞天”特针茶叶新产品。
在支撑毕节大鲵特色水产产业发展方面,基于毕节天然溶洞多、地下水充沛、温度适宜等优势自然条件和大鲵繁育不规范、病原不清等现状,通过“大鲵人工全价配合饲料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大鲵仿生态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实施,进一步使大鲵仿生态繁育技术标准化、规范化,使鱼病防治饲料配方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特色水产养殖的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增收,培养产业技术带头人。
在支撑毕节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面,基于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本地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现状,通过“岩溶坡地人工草地建植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喀斯特山区牛羊微量元素营养补充效果研究”、“毕节威宁黄牛群体快繁与推广示范”、“贵州黑马羊精液细管生产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贵州半细毛羊育种核心群的培育”等项目实施,总结了1套岩溶山区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和种草养羊综合配套技术,筛选出地方肉牛肉羊微量元素营养补充料配方2个,提出了贵州黑马羊细管精液人工输配技术,建立了1套威宁黄牛繁育技术体系,选育了威宁黄牛核心群350头,贵州半细毛羊核心群320头,增加了企业和养殖户的收入,培养了一批科技二传手,促进了毕节生态畜牧业的有效发展。
在为毕节旅游业发展助力方面,通过“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百亩五彩油菜园规划与建设”的开展,筛选出诸葛菜、兰花子、桂竹香、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用于杜鹃五彩景观带(百亩五彩园)的建设,在金坡和普底两个主景区建成10公里的诸葛菜紫色观景带(百亩五彩园),增加了景观空间层次结构、丰富景观观赏效果。申请9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4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