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和老挝生物技术生态研究所联合举办2019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培训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019-08-14

  8月4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老挝生物技术生态研究所联合主办、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承办的2019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培训班在老挝举行。来自老挝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老挝国立大学、老挝多省科技厅(琅南塔、丰沙里、乌多姆赛、占巴省等)等8个单位的30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和野外实践课程学习。

  老挝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和南洋群岛之间的陆桥位置。由于其纬度和海拔较高,热带气候森林覆盖面积大,水资源丰富,是东南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开采、森林砍伐等活动,导致其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为此,老挝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同国际保护组织合作等,但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保护工作开展受限,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对老挝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作为中科院“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具体举措之一,此次培训旨在通过向学员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知识,提高其野外调查与数据分析能力,为老挝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人才基础。

       培训课程首先介绍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背景和现状,存在的威胁和如何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然后讲授动植物野外调查方法如布设样线、样方调查、建立长期监测样地,红外相机布设调查及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标本;并对如何识别鉴定龟类和鸟类等进行系统介绍。此外,培训课程还介绍了药用和野生食用植物在老挝的生产和应用现状,以及有用植物资源的繁殖方法及养护要点,并以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为例,阐述了在保护和发展两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在理论课上,学员们通过学习R软件,掌握基本数据操作,并能高效处理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在老挝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附近的Dontiw village开展野外实践学习。学员通过野外观察、标本采集与检视标本、总结鉴定特征、编制植物鉴定检索表和分组展示,深入了解植物标本采集、分类鉴定的整个流程。另外,授课老师在野外向学员演练了红外相机的安置,参数设置等。通过野外实践,学员们全面掌握和理解了动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理论知识。最后,由授课老师出题对全体学员进行考核,学员们表现出色,基本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来自老挝琅南塔省科技厅的学员代表Khamting NORLAANG在闭幕式上发表感言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不仅掌握了包括野外动植物的采样、识别与鉴定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知识,而且极大提升他开展野外工作的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也会将学习课件与笔记分享给同事,把所学运用于日常工作实践。

  培训班期间,由版纳植物园4位研究员组成的专家面试组还对老挝科技部推荐的16名学生进行了笔试和面试,并拟录取其中的8名申请者(博士4名,硕士4名)。此次培训班受到Vientiane Times、Vientiane Mai Newspaper、Socio-Economic News等老挝多家权威媒体报纸机构报道。

课堂讨论

野外实践

老挝多家权威媒体对本次培训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