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动物

昆明动物研究所 钱亚民 2017-06-21

  在挪威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神王奥丁的肩膀上有两只乌鸦,一只名叫思维,一只名叫意识,它们每天飞出去为他刺探人间的情报,充当他的侦探。如果没有这两只乌鸦的支持,奥丁不过是个带点神力的独眼战神。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它无形中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类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拥有智慧的动物,动物聪明起来,连人类都目瞪口呆。 

  会动脑的蜜蜂 

  人们赞美蜜蜂的勤劳,但并不觉得蜜蜂有多聪明,甚至认为它们跟只会执行程序的机器人没什么两样——只知干活,不会动脑。以前,人们认为只有大块头的动物才会动脑筋,但是,蜜蜂参与的实验表明,小身板也可以有大智慧! 

  蜜蜂会简单地数数,会认脸。用几滴糖水作为奖励,或者用几滴泛着苦味的药水作为惩罚,就可以训练蜜蜂又快又准地区分两种不同的颜色。蜜蜂还会模仿:通过观察经验丰富的采蜜老前辈的路线,自己很快就依葫芦画瓢地在花丛中抄起了近道。 

  海豚的交流你猜不透 

  当成对的海豚从水面一跃而出,那欢快的身影仿佛在向同伴诉说:看,我玩得多开心!你以为海豚之间的交流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海豚的交流方式非常复杂,让人啧啧称奇。 

  人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海豚生活的水域安装一个水下售货机,售货机的每个按键上都画着一个不同的符号,海豚每触碰一下按键,售货机就发出与之对应的口哨声,随后弹出一件物品,比如小圆球、呼啦圈或按摩板。海豚很快就领会了按键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不过,真正吸引科学家的是海豚对这种联系的进一步运用。海豚发明了一个新游戏,它们模仿不同按键对应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两两组合。按照它们的游戏规则,这样就可以同时获取两件物品,比如呼啦圈和圆球。科学家感兴趣的是,刚学会的口哨声是怎样变成海豚语中的词汇的? 

  机智的乌鸦 

  乌鸦的嘴脸并不招人喜欢,但这不能掩盖它们智商很高的事实。乌鸦一直成群结队住在一起,直到找到伴侣,才一对一对地离开大家庭,过起相对固定的夫妻生活。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参照这一习俗,将每对乌鸦夫妻分别隔离饲养。乌鸦居然能够记住它们群居生活时的老朋友,而且能辨认出老朋友的声音。给它们播放老朋友的叫声的录音,它们会回应;播放不认识的其他乌鸦的叫声,它们就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冷漠得很。 

  面对陌生乌鸦的叫声,它们会做何反应呢?研究人员让乌鸦听一些精心收集的叫声,这些叫声来自于与它们只有点头之交的陌生乌鸦。研究人员耍了个小花招,他们故意打乱了叫声所代表的社会阶层。比如,2号乌鸦刚刚成为3号乌鸦的手下败将,但研究人员偏偏把2号乌鸦投降的声音放在3号乌鸦趾高气扬的叫声之后,结果听到录音的乌鸦马上就不耐烦了——因为它们一下子就听出3号乌鸦才是现在的统治者,谁还要听2号乌鸦的叫声呢? 

  别低估了爬行动物 

  猩猩和海豚的聪明才智早已闻名于世,但说起乌龟之类的爬行动物,恐怕怎么看怎么都不像一个机灵鬼。不过,动物不可貌相,爬行动物虽然动作迟缓,看起来十分笨拙,其实它们也有聪明过人之处。 

  就拿红腿陆龟来说吧。当训练红腿陆龟用喙去击打触摸屏上的蓝点之后,再将它们放在运动场上,它们会直接奔着与触摸屏上的蓝点模样相似的一个蓝碗冲过去——这般活学活用,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事实上,红腿陆龟对触摸屏的操作比狗还熟练呢! 

  爬行动物的智力更多地取决于它们的社交习惯,与所处的环境关系不大。所以,群居动物可能拥有不可低估的智力。 

  黑猩猩是被埋没的厨师吗 

  从二十世纪早期起,人们就发现黑猩猩的智力异乎寻常,它们可以将盒子越堆越高,从而摘下高高悬挂的香蕉。2015年,科学家决定看看黑猩猩能否掌握了据说是人类专属的能力——烹饪。在人类看来,我们每天都在做饭,这已经不算是脑力活动了,不过,做饭的过程需要我们做选择、规划步骤,这些都是智力的表现形式。 

  在非洲刚果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为黑猩猩提供了两个选项:他们先将一片片生的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过一会儿,这个容器会原封不动地返回到黑猩猩手上,里面的食物仍然是生的;另一个选项就诱人多了,他们将生的食物放入另一个容器里,一番偷梁换柱之后,返回来的变成了煮熟的食物。黑猩猩当然更喜欢煮熟的食物,甚至会试着将生的食物从先前的容器转移到后一个容器里,看来是把后一个容器当成微波炉一类的烹饪器具了。虽然黑猩猩的这种理解是个误会,但至少表明它们对烹饪已经有基本的认识。 

  如果动物都聪明伶俐,我们的天赋在哪里呢 

  看到这么多动物拥有聪明才智,有些人开始惴惴不安。人们总以为自己与其他动物有天壤之别,每当发现有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会思考、会用语言交流,总有人不服气地把智力的门槛一再往上提。 

  但智力的门槛究竟在哪儿呢?聪明的动物各有各的聪明,智力也不可能有一个简单又统一的定义,因为所有动物在面临生存危机时都出奇地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