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举办2022年公众科学日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线下主题系列活动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刘永红 2022-05-25

  5月21至24日,为迎接中国科学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版纳植物园结合“种子的梦想”线上直播举办线下“种子”主题系列活动。

  21日,版纳植物园文彬研究员为当地社区师生带来一场“种子的故事”主题讲座。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类群,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是种子植物从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文彬研究员从身边熟悉的豆子、瓜子、石榴、山竹、荔枝、龙眼、菠萝蜜、椰子讲起,我们到底吃的是果实的什么部分呢?用于播种的有哪些材料类型呢?把科学问题跟平常的生活联系起来,种子和果实的区别、种子的结构等科学问题变得简单而有趣。多种多样的种子植物背后有多种多样的种子,文彬研究员通过实物结合图片展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果实。而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在某种程度上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关。亿万年来,植物们为了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繁衍后代,展现了强大的智慧。苍耳、鬼针草利用钩刺搭乘动物顺风车传播;长有冠毛的蒲公英、长有种翅的千张纸种子通过风力传播;能浮在水面的椰子随河流或洋流传播;酢浆草、凤仙花种子依靠弹射传播;此外有些植物还会提供美味的果实,利用动物如松鼠、小鸟来为自己传播种子。讲座最后,文彬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版纳植物园稀有濒危特有植物种质库,利用机械制冷技术在约零下二十度低温条件下密封保存经过干燥脱水的植物种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绝大多数植物种子的寿命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年,是植物迁地保护的一种方法,被称为植物的“诺亚方舟”。

  24日,版纳植物园兰芹英正高级工程师带领当地社区师生开展“探秘最令科学家头疼的种子”科学探究活动。在自然条件下储藏寿命短,不耐低温和脱水的种子是最令科学家头疼的种子,称为“顽拗性种子”。西双版纳属于热带植物区系,生产顽拗性种子的植物估计占整个植物区系约30%。顽拗性种子长期贮藏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何长期保存顽拗性种子是版纳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大家熟悉的芒果种子就属顽拗性种子,以不同脱水程度的芒果种子为研究材料,兰芹英正高级工程师指导当地社区师生通过红墨水染色测定种子活力,探究自然条件下芒果种子的储藏寿命,并进一步了解科学家对长期保存顽拗性种子所作的探索和目前对顽拗性种子的储藏方法。

  迁地保护是版纳植物园一项重要的工作,稀有濒危特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是最安全、最经济、最高效的植物迁地保护方式。助力提升社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让细小的种子,能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为所有的生物构建共同的未来!

 
文彬研究员为当地社区师生带来一场“种子的故事”主题讲座


当地社区师生参观版纳植物园稀有濒危特有植物种质库


兰芹英正高级工程师指导当地社区师生开展“探秘最令科学家头疼的种子”科学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