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博物馆举办“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第二期中学生暑期科学实践夏令营
2023年7月19日至21日,由昆明动物博物馆主办的“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第二期中学生暑期科学实践夏令营活动在昆明成功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等全国各地的23名中学生齐聚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启了一段异彩纷呈的科学探索之旅。
开营仪式上,昆明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吴丽彬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营员们介绍了昆明动物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希望营员们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感受科研学术氛围、勇于探究,提升创新自信和实践能力。此次夏令营课程为期三天,分为探索科学方法;探访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野生动物细胞库;探究科学实验;探索标本制作;探寻动物学研究背后的支持;探秘“动物王国”六大主题内容。
开营仪式
合影
探索科学方法 聆听科学家讲坛
汇聚了青年科学家资源,吴东东研究员、刘振研究员、王建红副研究员、柴静副研究员、刘鲁明助理研究员,分别以“科学家为什么研究动物”、“神奇动物-蝙蝠”、“我们是谁?我们被什么操控”、“神奇两栖动物-中国大鲵的研究与保护”、“云南鸟类多样性“为题,运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讲述研究背后的故事,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进展和意义,营员们通过聆听讲座,与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了动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领略了科研学者的风范,学习了科学家精神,获得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聆听科学家讲坛
探访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
吕龙宝主任、刘春誉副主任及团队为营员们介绍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随后带领营员们参观了实验室、设施影像中心,了解了灵长类实验动物在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饲养的情况和实验猴繁育的知识。期间穿插了配对连结学习测试、瞬间记忆和心理学测试等互动项目,让营员们对大脑如何进行信息处理、灵长类动物的脑机制对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灵长类动物的人工繁育等科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位老师们逐一对营员们的积极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满足了营员们对于生命科学和实验动物的好奇心,充分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探访灵长类设施
探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野生动物细胞库
佴文惠主任、李剑副主任及团队带领营员们通过操作科研仪器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动植物的染色体,了解人的遗传物质的组成及人与其他动物在遗传物质方面的差异,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人及动物细胞的形态,对培养细胞的形态更直观地了解。
观察细胞、染色体
探究科学实验
营员们化身为小科学家,体验科学家的日常工作。在提取动物组织DNA环节,尤昕冉老师首先讲解了基因组的相关知识和小鼠组织DNA的提取方法,之后带领营员们进行操作、提取和鉴定,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提取成功率百分之百,初步掌握了科学实验方法。在大鲵监测追踪模拟实验环节,通过分组藏--找的科普小游戏,在规定时间内最快利用追踪器确定位置找到的即为获胜,了解科学家如何系统收集物种的基础生物学和栖息地生态学的资料,如何通过监测的基础研究数据来评估濒危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行动计划。
提取动物组织DNA、操作大鲵监测追踪模拟科学实验
探索标本制作
罗文寿高级工程师教制作动物翻模标本,营员们化身为标本制作师,体验解密标本制作探究课程,零距离接触了鲜为人知的动物标本制作行业、熟悉常用的标本制作和美化工具,掌握了翻模和上色技术,亲手制作出一只小滇金丝猴面部翻模仿真标本。
制作翻模标本
探寻动物学研究背后的支持
刘鲁明助理研究员、李开琴助理研究员、闵锐助理研究员带领营员们走近昆明动物博物馆标本库,讲解了鸟、虫、鱼不同类群标本的基本保藏情况,学习标本的采集、测量、记录和保存方法。
参观标本库
探秘“动物王国”
孙羽工程师带领营员们参观,探秘昆明动物博物馆,并对其中的科普知识进行了宣传、讲解,营员们在近距离观察标本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知识。
参观昆明动物博物馆
“探寻生命与科学之美”中学生暑期科学实践夏令营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重点打造的科学探索品牌课程,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端优质的科普资源,秉承“问题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带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重在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建立批判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未来,昆明动物博物馆将进一步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打造更多个性化、多元化、可持续化的优质科普课程,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