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所在精神分裂症进化遗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研究所 2016-06-3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主要影响患者思维、情感和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影响了大约1%的世界人口。目前精神分裂症已成为进化上的一个谜,即精神分裂症具有很高的遗传力(约0.8),同时该病给患者带来很强的负效应(主要表现为较低的生殖和生存能力),然而精神分裂症在全球不同种族的人群中都呈现稳定的流行态势。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罗雄剑课题组前期对ZNF323基因的一个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SNP rs1150711)的分子进化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易感遗传位点可能在人类进化中扮演双刃剑角色,即这些遗传变异虽然增加了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但同时它们也给携带者带来了潜在的补偿优势(Luo et al., Schizophrenia Bulletin.vol. 41, no. 6. 1294–1308, 2015)。通过合作,罗雄剑课题组与李明及吴东东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精神分裂症进化遗传机制,发现位于SLC39A8基因编码区的一个非同义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3107325)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个遗传变异与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也显著相关。有趣的是这个遗传变异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等位基因只在欧洲人群中存在,并且受到显著的正选择。这个研究进一步支持精神分裂症易感遗传位点在人类进化中扮演双刃剑角色假说。该研究已经发表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上。  

  罗雄剑等人前期研究表明:白介素三(IL3)基因与脑容量相关(Luo et al., PLoS ONE. 7(11): e50375. doi:10.1371/journal.pone.0050375。2012)。通过与宿兵课题组合作,罗雄剑课题组利用遗传精细作图方法(Fine mapping)进一步研究了IL3基因附近遗传变异与脑容量及认知功能的关系,发现IL3基因附近的遗传变异与认知功能相关。分子进化分析表明IL3基因受到正选择。该研究暗示IL3可能对人类急剧扩张的脑容量及高度发达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贡献。该研究已经发表在Human Genetics上。

  此外,以前基于小样本的研究表明,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正常人的脑结构(如脑容量)。通过与宿兵课题组合作,罗雄剑课题组在较大样本量中较为系统地评估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遗传变异对正常人脑容量的影响,发现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遗传变异在正常人中与脑容量并没有显著的关联。该研究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 Neuropsychiatric Genetics上。

  文章链接1:http://schizophreniabulletin.oxfordjournals.org/content/42/1/178.abstract

  文章链接2: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39-016-1644-z

  文章链接3: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jmg.b.32387/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