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所揭示20世纪中期全球鸟类灭绝债务的逆转
当前人类活动已深刻改造了地球75%-95%的陆地表面,造成大量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的丧失,然而物种灭绝事件却鲜有发生。灭绝债务(即物种应对环境干扰的延迟灭绝现象)是该悖论的一个可能解释。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对全球尺度的灭绝债务起始时间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研究学科组设计了一种基于物种灭绝风险的统计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全球8435种陆生鸟类(图1)。研究发现,这些鸟类的现代灭绝风险可追溯到150年前,即近150年内的灭绝债务有待偿还,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活动的加速情形相符(图2)。研究还发现,在20世纪中期,人类活动的影响效应发生了逆转(图2),可能由同期全球范围内人为扰动的时空位移(如:全球化下发达地区的退耕还林v.s.发展中地区的毁林开荒)所驱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被严重低估,并强调了生态系统恢复在灭绝债务偿还中的关键意义。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 150-Year Avian Extinction Debt Forewarns a Global Species Crisis and Highlights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为题,发表于Conservation Letters。昆明动物所科研助理王治邦(现为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和崔宁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副研究员董锋为文章的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科技厅的资助。
图1.全球陆生鸟类物种灭绝风险的系统发育分布
图2.人为干扰对于全球陆生鸟类(a)、雀形目鸟类(b)和非雀形目鸟类(c)灭绝风险的影响效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