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打赢脱贫攻坚战 科技助力谱新篇

贵州日报 李凯、谢朝政 2017-05-19

  中科院昆明分院、省科技厅、毕节市三方合作,十年坚守结硕果

    “公司能走到今天,多亏了蔡传涛教授。”这句话,大方县九龙天麻公司老总文平总是挂在嘴边。 

  蔡传涛教授是中科院昆明分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副研究员。 

  他俩因天麻结缘。 

  文平2001年开始种植绿色有机天麻,前几年还顺风顺水,可在2006年遇到了问题,差不多减产一半,却找不到原因。2007年,蔡传涛来到他的天麻种植基地,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是得了病虫害。 

  蔡传涛随即针对性地展开了天麻综合病虫害防治研究,这解决了文平的大问题。 

  之后,在中科院昆明分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团队的大力帮助下,文平的公司先后解决了替代菌材与萌发菌培育、物候期规范管理、天麻功能饮料生产等难题,得到快步发展,由原来的作坊加工变成了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现在公司的旅游产品供不应求,还成功打入了香港市场,2016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过去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土地破碎,农民多是原始耕作,解决温饱都难。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后,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5年来,新扶贫标准下减少贫困人口157万人,但是,毕节仍有92.43万人口未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困扰毕节的一大难题是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不高。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2007年7月,由省科技厅提出倡议,中科院昆明分院、省科技厅、毕节市签订三方科技合作协议,三方每年共同出资50万元建立专项合作引导资金,共同构建“毕节区域创新体系”。这一举措,将中科院昆明分院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转化成了毕节的产业发展优势,加快了毕节试验区科技创新的步伐,助推了毕节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为进一步巩固三方合作成效,三方续签了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专项合作引导资金增至150万元。 

  十年来,中科院昆明分院下属16个研究单位、32支团队、146名专家先后到毕节开展合作研究,为毕节可持续发展把脉献计,为毕节在精准扶贫、县域经济发展中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 

  十年坚守结硕果。专家们先后为毕节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42项,实施合作项目44项,投入专项资金950万元,开发新产品19个,建立生产线6条,申请专利20余项,直接新增产值超过2亿元,间接增加的产值无法估算。毕节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三方同心集成了毕节市众多产业发展的技术规范,着力解决了毕节特色产业在发展中的瓶颈难题。 

  毕节市牧科所就是在云南中科胚胎工程中心指导下,应用常规选育、分子育种技术及胚胎工程技术实现对威宁黄牛群体的保种、优选、提纯复壮和快繁扩繁,建立了威宁黄牛杂交改良体系,为毕节高寒山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立下大功。 

  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不仅帮助解决了毕节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同时把世界顶尖的物理储能技术研发带到了毕节,并成功研发出国际首套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赋予风能、水能、光能等环保能源第二次生命,突破了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中弃风、弃电的瓶颈,成为能源储存与高效清洁利用技术领域的一支重要的产业力量。 

  三方合作还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如今,这批科技人才散布在毕节各地,成为了毕节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力军。 

    来源: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70518/Articel06005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