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暨保护研究能力建设培训班举办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夏雪 2024-11-28

10月14日至11月28日,第十六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暨保护研究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举办。

培训班共收到来自亚洲、美洲、非洲等20个国家65个机构的106份有效申请。最终,来自12个国家15个机构的24名学员完成第十六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全部课程,来自12个国家14个机构的23名学员完成保护研究能力建设培训班全部课程。

两个培训班共6周,课程内容上相互独立,又有所呼应。前者侧重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等理论学习,后者强调研究实践,包含热带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气候变化科学、保护生物学等学科内容,以及野外工作技能、独立课题研究等实践环节。

在第十六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上,学员开展了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理论课程学习,并前往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补蚌样地)进行林冠植食率调查、森林永久样地建设等野外课程实习。

在保护研究能力建设培训班上,学员开展了6个独立课题项目,研究内容涉及地形和垂直位置对森林昆虫捕食压力的影响、天然林与橡胶林溪流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差异、热带亚洲蝴蝶眼斑的防御功能、环境压力和距离对望天树幼苗的植食率影响、叶片色斑的防御功能、热带雨林与干旱龙脑香林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较等,涵盖植物学、昆虫学、群落生态学、森林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植物关系、气候变化科学、植物生理生态等学科内容。

闭幕式上,版纳植物园主任杨永平与培训班班主任、环境教育中心首席科学家陈进分别致辞,祝贺学员顺利完成课程,鼓励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砥砺前行。

来自版纳植物园、复旦大学、东京农工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菲律宾中棉兰老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ndanao)的4位学员完成的《地形和垂直位置对森林昆虫捕食压力的影响》(Topography and vertical positions generate uneven predation pressure on forest insects),以及来自版纳植物园、斯里兰卡萨巴拉加穆瓦大学(Sabaragamuwa University of Sri Lanka)、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的3位学员完成的《热带亚洲蝴蝶眼斑的防御功能》(Eyespots as a Defense Mechanism in Tropical Asian Butterflies),并列获得最佳课题。

培训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最佳课题《热带亚洲蝴蝶眼斑的防御功能》

最佳课题《地形和垂直位置对森林昆虫捕食压力的影响》

野外实践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