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昆明动物所在疯牛病调控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日期:2012-10-15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朊病毒疾病是一类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已在包括人在内的十多种动物中发现,例如牛的疯牛病、羊的搔痒症、人的克雅氏症等。其中,疯牛病因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且可通过食物链传染给人类而受到高度关注。25年来对朊病毒疾病的研究表明,朊病毒基因是致病的基质,但是仅此一个基因还是无法彻底澄清朊病毒疾病的致病机理。近年来,一个名为SPRN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Shadoo在朊病毒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基因可能作为抑制因子,参与调控着朊病毒疾病的发展进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云南大学赵卉副教授和刘林林硕士关注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球超过18万头的黄牛感染了疯牛病,但是却没有一例水牛被感染疯牛病的报道,这说明遗传因素在疯牛病的易感性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了黄牛和水牛群体的SPRN基因的启动子区、编码区和3’区域,共发现了117个种间固定差异,特别是:1)一个12-bp的缺失/插入多态只存在于具有重要功能的黄牛Shadoo蛋白的疏水结构域中,而水牛群体中没有发现这种多态现象;2)Shadoo蛋白在两个物种间存在两个固定突变位点,此外还有三个非同义替代在两个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突变位点可能改变了Shadoo的生物学性质进而影响了疾病的发展;3)水牛的SPR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黄牛的启动子活性,进一步的实验也证实了具有疯牛病抗性的水牛大脑Shadoo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对疯牛病敏感的黄牛,该结果与预期的设想相吻合。虽然目前Shadoo蛋白在疾病中的作用尚未彻底澄清,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Shadoo在朊病毒的感染和发展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观点。此研究为朊病毒疾病生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相关工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46601

 
相关新闻
·版纳园对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昆明动物所召开
·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验收
·特异性靶向HIV感染细胞的新型抗HIV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研究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新基因的功能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Nature Reviews Genetics专栏报道昆明动物所新基因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成果
·昆明动物所在天然药物功能蛋白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食肉目分子系统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蛙皮凝集素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