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昆明动物所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期:2014-12-04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作者:苏凌燕 李晓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复杂的重症精神疾患。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包括神经递质假说、神经元连接假说、神经发育假说及神经细胞膜磷脂代谢异常假说等,但这些假说迄今都不能完全解释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姚永刚研究组张文博士等针对我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了介导神经元连接的神经细胞粘连因子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NCAM1)基因变异的分析,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rs2301228与精神分裂症遗传相关,这一结果可在来自不同地区的独立样本中得到验证。针对rs2301228位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易感等位基因“A”可显著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水平。

  同时,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NCAM1水平远低于正常人;在猕猴神经元前体细胞定向分化成神经元的过程中,NCAM1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增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NCAM1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发育和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位于该基因启动子区的rs2301228位点可通过调控NCAM1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该研究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神经元连接假说和神经发育假说提供了的证据。

  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Schizophrenia Research》(http://www.schres-journal.com/article/S0920-9964(14)00528-3/fulltext)。 

  中南大学湘雅附二院陈晓岗研究组、昆明动物所郑萍研究组、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许秀峰主任科室是本工作的合作团队。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 

 
相关新闻
·版纳园对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昆明动物所召开
·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多样性与疾病动物模型学术研讨会召开
·昆明动物研究所关于东亚人群源流研究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野鲮亚科分子系统发育最新研究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新基因的功能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西黑冠长臂猿鸣叫个体特异性发生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Nature Reviews Genetics专栏报道昆明动物所新基因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成果
·科技部专家现场评估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