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在贵阳召开

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3-08-17

  8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八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大会主席陈敬安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陈敬安主持开幕式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敬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代表贵州省政府热烈欢迎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她表示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将是一次美好而难忘的大会,具有深远的意义。贵州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省内高校、研究院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贵州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始终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八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的召开,必将为贵州乃至全国环境地球化学事业及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敬平致辞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安守海表示,此次大会聚焦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重点,希望各位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指导我们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进程,诚邀各位专家在大会结束后继续走进贵州高校院所和企业,指导贵州学科和人才团队建设,将研究成果在贵州落地转化,助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安守海致辞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致辞,指出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处于重组关键时期,实验室将围绕喀斯特系统多层圈相互作用机制、碳酸盐岩风化驱动的脆弱生态环境形成和演变规律及其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喀斯特地区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及“双碳”战略实施,努力成为喀斯特系统科学理论原始创新策源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致辞

  大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刘丛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瑞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地球化学学科主任、研究员李薇等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30余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青年人才30余人,共计400多名代表参会。

  大会报告期间,刘丛强院士提出要重视人类世科学,突出人的作用的地球系统科学,以天人合一观和系统科学哲学观的指导思想,实施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分解-综合研究,构建人类-自然命运共同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地球化学学科李薇主任介绍了目前地球化学学科资助的国家基金现状,展示了近年地球化学学科主要资助方向,提出以加强服务国家需求为核心的未来方向。南京大学鲍惠铭教授以含氧阴离子多维及高维同位素信号:技术与理论的契机为主题,提出了新的同位素测试技术,有效降低了测试所需样品量,为未来的同位素技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南开大学周启星教授提出了碳中和生物的新概念,介绍了碳中和生物固碳减排生态体系的构建、碳中和生物生态修复及其机制,研发了新型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研究员以中国大气汞的分布规律、传输过程与质量平衡为主题,介绍了我国大气汞研究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我国大气汞的长期变化趋势,建立了我国区域尺度的大气汞循环模型。

  大会以“地表环境过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设置水岩相互作用与物质循环、地表碳氮循环与生态环境效应、地质碳汇与碳中和技术、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效应、矿山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模拟、地-气交换与大气环境地球化学和湖泊环境地球化学等8个分会场,共安排大会报告5个,分会场特邀报告60个,分会场一般口头报告122个。会议聚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大会旨在为环境地球化学相关领域的学者搭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期促进我国环境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与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八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现场

  (李平 王敬富/供稿)